欢迎光临白酒产地直供链!
注册 登录

两所“酒味”浓厚的高校走产教融合新路子 培养白酒人才成行业“香饽饽”|蜀中策·宜泸白酒如何攀“珠峰”

   日期:2024-06-07     浏览:799    评论:0    
核心提示:  毕业前夕,四川轻化工大学(中国白酒学院)、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川酒学院,酿酒工程和酿酒技术专业的不少毕业生成了白酒行业
   毕业前夕,四川轻化工大学(中国白酒学院)、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川酒学院,酿酒工程和酿酒技术专业的不少毕业生成了白酒行业的“香饽饽”——省内外多家知名酒企、酿酒科研院所等通过“双选会”争先“抢人”与他们达成了初步就业意向。

 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,也是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。

  

 

  四川轻化工大学(中国白酒学院)学生实践(校方供图)

  这两所“酒味”浓厚的高校分别位于宜宾和泸州,学校充分发挥人才培养、科研优势,通过校企合作,走出了“产教融合”的新路子,为白酒全产业链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新鲜“血液”。

  不仅如此,宜宾、泸州两地还通过实施科教兴市、人才强市,优化顶层设计和政策措施,以“产业链”布局“人才链”,促进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,为实施优质白酒“珠峰攀登”计划储备人才。

  专业课前先去酒企当“实习生”

  学校会根据企业建议定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

  四年前,鲜涛成为了四川轻化工大学(中国白酒学院)酿酒工程专业的一名学生。起初,因为对专业不了解,一度想换专业。大二在一家酒企参加了为期两周的认知实习后,他这个“实习生”不仅对酿酒工艺环节有了清晰的认识,也对这门专业产生了浓厚兴趣。

  实习后再学习专业课程,抽象的理论变得更加具象化。毕业前,在老师的指导下,鲜涛还和同学们一起在白酒中试车间完成了一次酿酒的全过程,可以说是与工厂“无缝衔接”。

  

 

  四川轻化工大学(中国白酒学院)(校方供图)

  学生上什么课?怎么上?上多少节课?学校都有着一份详细的培养方案,而且方案每隔四年“大改”,每年“小改”。5月23日,酿酒工程系主任赵兴秀就在筹备最新版的培养方案,修订的依据除了产业变化,还有来自行业、企业、高校专家的建议,以及对毕业5年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。

  例如,在2023年底召开的一次专家论证会上,五粮液和泸州老窖等企业代表建议增加学生白酒品评技能。于是,学校立即对白酒勾调与品评课程进行了调整,不仅增加了课时,还将上课老师增加为3个,其中一个就是企业技术人员。

  生物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、纪委书记马懿介绍,学校与多家白酒龙头企业有深度合作,通过共建教学实践基地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、联合编撰教材、共同研发课题等,实现优势互补、资源共享。

  “人才是实施优质白酒‘珠峰攀登’计划的基础。”马懿表示,下一步,学校将根据产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课程体系、人才培养目标。

  专业办在产业链上将学院建在园区里

  四川白酒行业当前急需工匠型等三类人才

  “人才对任何一个产业发展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,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支撑。”5月29日,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、副院长,川酒学院院长徐丽萍向记者讲述了她对人才的理解。

  她认为,当前四川白酒行业急需三类人才,分别是掌握传统酿造技艺的工匠型人才,适应白酒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型人才,熟悉白酒产业相关领域的复合型人才。

  

 

 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川酒学院学生上专业课(校方供图)

  “这三类人才就是我们川酒学院培养的目标。”徐丽萍说,学院的办学特色是“将专业办在产业链上,将学院建在园区里”,以“专业链”对接“产业链”, 专业设置覆盖了白酒原料、生产、检验、包装、物流、销售等各个环节。

  入园以来,川酒学院以行业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,以系统培养人才为主线,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核心,推动中高职紧密合作, 建立中高职相衔接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,统筹培养兼具较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技能的酿酒专门人才。积极探索“中职学校+高职学校+知名酒企”的合作模式,通过“中高职一体化+企业订单式”人才培养模式,为泸州乃至全国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、能工巧匠、大国工匠。

  

 

 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川酒学院学生实践(校方供图)

  徐丽萍认为,优质白酒“珠峰攀登”计划标志着川酒从“品牌”向“产区”重大转变,川酒的国际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。围绕优质白酒“珠峰攀登”计划对人才的需求,她表示,川酒学院将充分发挥园区办学的优势,不断探索“校-企-园-所”协同育人新模式,促进“产业链-教育链-人才链-创新链”四链深度融合,不断深化全链式工匠人才培育模式,加快培养能适应川酒高质量发展,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创新人才,为服务“世界优质白酒产业集群”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。

  宜泸多举措打造白酒人才“硅谷”

  泸州对首评中国酿酒(白酒)大师奖励5万

  近年来,宜宾坚持白酒人才战略,完善白酒全产业链人才培养体系,建立起了多个国家级、省级酒类产学研平台,培育了中国酿酒大师、中国首席白酒品酒师等大师和评委200余名,品酒师、酿酒师、酿造工等高中级技师专业人才上万人。

  随着白酒产业的高速发展,对产业人才需求还很大。对此,宜宾市在2022年出台的《关于加快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中,提出要打造白酒人才“硅谷”优势。同样,在宜宾市白酒产业发展规划(2021—2025年)中,也提到了抓好人才队伍支撑,建立后备人才库,大力培养中国酿酒大师、中国白酒大师等行业领军人才,并适当给予补助支持。

  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,泸州市也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政策。2023年10月26日,《泸州市加快建成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十条政策措施》(以下简称“《政策措施》”)正式施行。

  按照《政策措施》,泸州将鼓励酒类企业根据发展需要,加强人才队伍建设,对新引进生产技能型、市场营销型、企业管理型等人才按照有关政策规定执行。例如对首次获评中国酿酒(白酒)大师、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国家级品评委(首席品酒师)的,分别给予每人5万元、4万元、3万元一次性奖励。

  人才是产业发展第一资源。随着优质白酒“珠峰攀登”计划的落地实施,无论是宜宾还是泸州,对白酒产业人才的需求将更加旺盛。在此背景下,一方面地方高校创新办学模式,培养全产业链应用型人才,另一方面政府发力,鼓励企业引进专业人才,通过源源不断地输送“新鲜血液”,为增强优质白酒产业全球竞争力蓄势赋能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同类资讯
0相关评论
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